1. 青穹奖的设立宗旨是什么?
青穹奖旨在表彰在科技、创新与社会进步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,推动技术发展与公共价值融合,激励科技服务社会的正向力量。

2. 青穹奖每年评选几次?
青穹奖每年评选一次,节奏固定为每年9月启动申报流程,次年4月举行颁奖典礼,公开发布获奖名单与项目成果。

3. 奖项分为哪几大类?
共设三大主类奖项:科技突破类、创新实践类、社会进步类,并设有特别提名荣誉与青年扶持机制。

4. 是否可以同时申报多个奖项?
不可以。每位申报者每年度限报一个奖项类别,避免重复申报或评审资源交叉使用。

5. 个人与团队是否都可以参评?
可以。青穹奖接受个人与团队申报,团队需明确核心负责人并具备清晰的分工结构与成果归属说明。

6. 国际申请人是否具备申报资格?
是。青穹奖为国际开放奖项,符合基本条件的境外个人或机构均可申报相应奖项。

7. 青穹奖是否接受自荐?
接受。除专家推荐、机构提名外,鼓励符合条件的申请者主动提交申报材料。

8. 评选是否有年龄限制?
部分奖项如“青年技术探索奖”设年龄上限为35岁,其余奖项无明确年龄限制,建议不超过55岁。

9. 哪些成果类型可以申报?
可申报的成果包括论文、专利、平台系统、技术原型、政策实践、社会创新项目等具有知识产权或可验证影响的成果。

10. 是否接受未公开成果申报?
接受,但须明确成果完成时间、保密协议条款与可供评审核查的佐证材料。

11. 评审标准有哪些维度?
主要包括:技术原创性、社会影响力、可持续性、伦理合规性、协作机制与成果转化能力等。

12. 评审是否公开?
评审过程不对外公开,以保证专家独立判断;结果设定公示期,接受社会监督与反馈。

13. 青穹奖的评审机制是怎样的?
实行三级评审机制:匿名初评、专家复评、终审答辩,结合评分、研判与现场答辩形式评定结果。

14. 专家评审是否匿名?
是。初评阶段实行双盲评审制度,避免身份偏见,保障评审公正性与客观性。

15. 申报需提交哪些材料?
包括申报表、个人或团队简历、项目说明书(建议控制在8000字以内)、成果支撑材料与至少一封推荐信。

16. 推荐信是必须的吗?
。每项申报可选择提供推荐信,由相关领域具备声誉的专家或组织代表签署。

17. 申报材料可以使用英文吗?
可以。可全程使用英文提交,也可在中文材料中附英文摘要,适用于国际参评项目。

18. 是否接受补充材料?
如在截止日期前,申报者可申请补充或修订材料;截止后原则上不接受新增文件。

19. 申报材料是否保密?
是。所有材料仅用于本届青穹奖评审,组委会承诺对涉及信息与数据严格保密。

20. 申报不成功是否会通知?
会。无论是否获奖,所有申报人均将在评审结束后收到邮件通知结果。

21. 申报人能否撤回申报?
可在材料截止前提交书面申请撤回,无需说明理由;逾期将进入正式评审流程,无法中途退出。

22. 申报结果何时公布?
评审结果通常于次年3旬对外公示,公示期满后确认最终获奖名单。

23. 颁奖典礼何时举行?
青穹奖颁奖典礼每年4月中旬举行,结合线上发布与多城市平行放映空间。

24. 获奖名单会在哪发布?
将同步发布于青穹奖官网、合作媒体平台及主办单位官方账号。

25. 青穹新星计划与主奖有何不同?
“青穹新星计划”为人才扶持机制,提供资金、导师与交流平台,注重长期成长,不与正式奖项冲突。

26. 如何参与线下典礼?
典礼信息将通过官网公布,公众可申请参与各地放映点活动或注册直播账号参与互动。

27. 青穹奖是否设公众投票环节?
不设直接投票,但特定环节开放公众观察与意见反馈通道,为评审提供社会参考维度。

28. 是否提供英文申报入口?
是。官网支持中英文申报,评审团队可调配中外籍评审员进行跨语种评估。

29. 奖项是否允许空缺?
允许。如当年度无符合评审标准的申报项目,评委会有权决定该奖项空缺。

30. 是否可以申报往年成果?
允许申报近年内完成的成果,需注明完成时间、实际影响与持续更新情况。